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地球科学   418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周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西藏ARGO-YBJ实验,分析了2005年12月-2007年9月期间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强度的周期变化,并重点讨论了其太阳日周期的相位变化.结果表明,晴天状态下大气电场强度存在明显的半日周期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太阳日周期的相位变化呈现大陆复杂型(双峰、双谷),日变化曲线随季节变化,在冬季,电场强度水平较高,最大日变化幅度约30%;春、夏季电场强度水平较低,最大日变化幅度约15%.该初步研究结果对了解西藏地区晴天大气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拉萨春季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萨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欧洲中心500hPa分析场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4月27-28日发生在拉萨的雷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过程是在乌拉尔山冷空气南下,加剧了高原低涡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的条件下产生的;雷达径向速度图和VAD风廓线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低层暖平流结构、低空急流及垂直风切变特征;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扰动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雷暴云发展,回波顶增高,40dBz回波顶高伸展到7.0km左右;CAPE值、垂直风切变、γ中尺度气旋性扰动以及低层暖平流对拉萨雷暴天气预警、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给出了拉萨雷暴天气预报思路与着眼点.  相似文献   
993.
In order to research possible influences of the adjustment of plant distribution on the development frequency of thunderstorms over the Leizhou Peninsula, mathematic statistic methods, including correlation analyses, 11 kinds of fitting models and all-variable regression methods, were used for analyses and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rend of the number of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is descending obviously, and there are thunderstorms in all seasons, in which warm post-midday thunderstorms have taken up the most part, and high frequency is found from May to September, and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of thunderstorms have a great annual discrepancy.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rice fields and the area increment of sugarcane and fruits plant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days; the chang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spare field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planting of vegetables, limits the formation of thunderstorms in early winter and late spring. Meanwhile, the area adjustment of peanut planting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variation of thunderstorm days. The adjustment of principal crop distribution, such as rice, sugarcane, fruits and vegetables, may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understorms, and sugarcane has the largest effect, followed in turn by rice, vegetables and fruits, and the adjustment of crop distribu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of thunderstorms.  相似文献   
994.
岑思弦  巩远发  王霄 《大气科学》2009,33(6):1286-129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 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30~70天, 该低频序列的方差大约占了总方差的47%; 在降水低频振荡的位相5~8 (1~4), 亚洲季风区从阿拉伯海北部经孟加拉湾到我国南海地区, 以及我国淮河流域经渤海到日本地区主要受低频热源 (热汇) 的控制; 并且在极大降水位相7, 我国东部地区 (10°N~45°N, 110°E~120°E), 从北到南, 〈Q1〉低频分量的分布呈负正相间的低频热汇、 热源、 热汇、 热源形式(位相3则呈相反的分布形式); 在位相5~8 (1~4), 亚洲季风区〈Q1〉低频分量的分布有利于 (不利于) 气流向淮河流域汇合并形成辐合上升; 受低频环流变化的影响, 在位相5~8, 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淮河流域, 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相反, 在位相1~4, 来自西太平洋上的水汽在该地区辐散, 不利于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根据2008年11月12日广州市气象局在从化市举行的气象应急保障演习,利用气体扩散模型和事故现场气象参数,对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发生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期间气象应急保障提供技术支持,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令污染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人员的伤亡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96.
NCAR分析资料在大气边界层内误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1998年5月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20日)7个站点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与NCAR分析资料,分析了在大气边界层内分析资料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大气边界层内,NCAR分析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位温和比湿误差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下高上低的特征.比湿的误差要大于位温的误差,7个站点的位温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小于1 K,最大均方差也不大于2 K,而比湿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大于1.0 g·kg~(-1),部分站点的误差最大值超过2.0 g·kg~(-1).初步说明,下垫面对NCAR分析资料误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内陆地区和海岛地区的分析资料位温的误差比沿海地区大,而比湿数据则相反;在垂直方向上,分析资料的位温误差在0.98~1.33 K之间,比湿误差介于1.39~1.60 g·kg~(-1)之间.  相似文献   
997.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冬夏差异及其与温度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丽  黎伟标 《大气科学》2009,33(3):513-523
利用55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冬、 夏季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差异及其与温度场的关系。主要结果有: 北半球冬、 夏季典型的大气遥相关型具有很大的差异, 且大气遥相关路径的偏折与温度场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北半球冬季, 呈经向型分布特征的大气遥相关路径在温度纬向梯度正负号发生改变处发生偏折; 而在北半球夏季, 由于温度场分布呈现纬向特征, 遥相关路径不易产生南北向的偏折, 从而使得异常中心基本上沿纬圈分布, 呈明显的纬向特征。此外, 由于冬季等温线南北起伏明显的区域往往位于东西方向海陆交界处, 因此冬季大气遥相关路径往往在东西向海陆交界处发生偏折。  相似文献   
998.
2008年河南黄淮地区暴雨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内西南涡沿切变线移出,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与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有"干侵入"发生,暴雨区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存,有利于降水增幅.水汽条件分析表明:这次过程的水汽源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主要是低层和近地层的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999.
山东“7.18”致灾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山东省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暴雨致灾原因。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的低槽、底层准东西向切变线、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及来自东北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低层前期明显的持续升温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极好的热力条件,强盛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山东上空低层高温高湿、能量增大,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沿850 hPa切变线北侧东北气流迂回南下的冷空气与低空西南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在山东交汇,冷暖空气在对流层低层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弱冷空气的低层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中心或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大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历时短强度大,特殊的地势地貌是本次暴雨致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的实现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Kuo-Anthes垂直对流参数化方案和Nordeng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并引入MM5模式中.利用该方案对2008年1月28-29日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次暴雪过程和2005年"海棠"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在垂直方向主要表现对流稳定状态,但在对流层低层始终存在条件件对称不稳定层,并且当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向高层发展时,伴随着强上升运动作为触发机制,引发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更多的对流降水,使模拟的总降水量与实况更加一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加强与降雪强度、辐合辐散和上升运动变化一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造成暴雪发展加强的主要机制之一.通过对"海棠"台风72 h的模拟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台风的低层,且其水平分布呈螺旋状结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效应对台风路径影响较小,但对台风强度影响较大,在模式中考虑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后,与仅考虑垂直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相比,72 h模拟的平均台风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了3 hPa,最大达8 hPa.在模式中考虑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影响,可使模式台风中上层的暖心结构更加明显,上升运动和对流性降水增强,对流释放的更多凝结潜热使台风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